【书画欣赏】 文徵明 行书《长江赋》
释文:长江赋。臣闻养万物者,惟地之大,水居其上,则地步能载,以触以啮以断以掘,深或无底,不能知几千万里。然则江之为水,臣不得而计之矣!蜀焉,我顶;吴焉,我腹;淮,我之腋;海,我之足。朝溪暮谷,刮骨磨肉,委之填而莫饱,其欲万山崔,崔将裹将束,如儿童之见奔马,缩头
释文:长江赋。臣闻养万物者,惟地之大,水居其上,则地步能载,以触以啮以断以掘,深或无底,不能知几千万里。然则江之为水,臣不得而计之矣!蜀焉,我顶;吴焉,我腹;淮,我之腋;海,我之足。朝溪暮谷,刮骨磨肉,委之填而莫饱,其欲万山崔,崔将裹将束,如儿童之见奔马,缩头
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现场,随着一声落槌,文徵明《杂咏诗卷》以8165万元成交,一举刷新其书法拍卖最高纪录。这卷纵25厘米、横258厘米的纸本行书,为何能在数百年后仍有如此惊人的市场号召力?答案,藏在笔墨间的岁月沉淀里。
文徵明,这位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的“四绝全才”,一生都与笔墨为伴,其书法风格温润秀劲、法度谨严 ,尤以小楷和行书为人所称道。他的艺术生涯漫长且丰富,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创作风貌,而晚年作品更是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。
在中国嘉德2005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中,文徵明一幅行书五言诗轴以38.5万元落槌,远超20万-30万元估价,足见其艺术分量。这幅纵156.5cm、横67.7cm的作品,虽无繁复布景,却以笔墨为语,道尽文氏书法的独特风骨。
作为明代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,文徵明以其清劲秀逸的书风闻名于世。而这幅纵154.5厘米、横59.5厘米的行草立轴《送薛君之任南京太医院》,正是其晚年行草作品的精绝之作,展现了书家融法度与性情于一体的高超境界。
文徵明,作为明代书画大家,诗、文、书、画无一不精,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并称“吴门四家” 。他的行书风格独特,早年取法苏轼、黄庭坚,中期转向赵孟頫、智永,晚年上溯晋唐,最终形成了温润秀劲、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的“文氏行书”风格。
在书法艺术的灿烂星河中,文徵明的行书《秋兴八首》卷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。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纵27.8厘米 ,横234厘米,系嘉靖乙卯八月十日,文徵明于停云馆所作,时年八十六岁 。
在上海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,文徵明晚年所书《西苑诗卷》行草书,犹如一部凝固的时光卷轴,既藏着明代西苑的亭台烟水,更映照着一位八旬老者的笔墨赤诚。此卷书于1553年(嘉靖癸丑),是文徵明84岁时重录旧作的精心之作,字里行间尽是炉火纯青的书法造诣与深沉的人生感怀。
辽宁省博物馆藏文徵明《行书赐长寿綵缕七律诗轴》,以315.5×98cm的宏大尺幅,展现了这位明代“吴门四家”书家的行书功力。纸本之上,墨迹虽历经岁月,却仍见笔力沉雄,是文徵明晚年行书的典型代表。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《行书溪山欲雪图五言律诗》纸本立轴,纵191厘米、横72.2厘米,是其晚年行书奔放风格的典型之作。此作乃文徵明为所绘《溪山欲雪图》题诗,诗、书、画虽今只剩书作,却仍能从笔墨中窥见完整的艺术意境。
青岛市博物馆藏文徵明行书《雪后早朝诗》轴,纵150.5厘米、横65.4厘米的纸本之上,六十三字如银蛇舞动,既是书家晚年笔力的巅峰写照,亦是明代文人气象的鲜活注脚。
在湖南省博物馆的珍藏中,文徵明《行书月夜观玉兰之作诗轴》堪称明代行书的经典。这幅绢本作品纵128.3厘米、横64.5厘米,诗与书相映成趣,将玉兰花的清雅与书法的潇洒融为一体。
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《行书题兰七绝诗轴》,纸本立轴,是其晚年行书的典型之作。诗轴以“手培兰蕙两三栽”起笔,借兰抒情,笔墨间尽是文人雅趣,将诗、书、意完美融合。
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《行书进春进贺七律诗轴》,纸本行书,纵348.4厘米、横105.1厘米,是其晚年行书的扛鼎之作。此作书录迎春贺诗,笔力雄健却不失雅韵,尽显“吴门书派”领袖风范。
免责声明:本平台所载图文、视频等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。我们尊重原创,所使用图、文、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,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